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朝暮间 > 第19章 第十九章

第19章 第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兵部尚书孙靖站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前,面色凝重。

眼前道路被冲毁,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形势紧迫。

他的目光扫过面前的将领们:“张恕,你负责在最短时间内修复道路。”

孙靖的目光随即转向另一条路,虽然泥泞不堪,但是通往秋澜县的唯一通道。

“徐达,”他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带领一队精锐护送周大人,务必安全到达秋澜县。”

两位郎中齐声应道:“遵命!”

在徐达的带领下,他们穿过泥泞的道路,经过艰难跋涉,眼前的秋澜县,却让每个人的心都沉了下来。

城内的房屋大多被毁,只剩下断壁残垣。

灾民三三两两聚集在空地,或者蜷缩在一角。

周仲恪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不远处发放粮食的县令张秉和身上。

他观察着张秉和一举一动,发现他并不像李知年形容的那样。

心想看来事情并不像李知年所说的那样。张秉和对灾民颇为关怀,事情或许并不简单。

周仲恪尽量不引起注意。悄悄接近发放粮食的地方。

他们看到张秉和一边指挥着下属,一边亲自将粮食分发到灾民手中。

“乡亲们,不要争抢,排好队,放心,大家都会分到。”张秉和的声音已然沙哑。

周仲恪和属下邓康交换了一个眼神。

邓康随即加入帮忙维持秩序,并与灾民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大人,您是新来的官员吗?”一位老者接过粮食问道。

邓康笑着回答:“老人家,我是来帮忙的。您家情况如何?还有几口人,有需要帮助的吗?”

老者叹了口气:“洪水来得太快,什么都没来得及。多亏了张大人,我们才不至于饿死。”

周仲恪在一旁听着,注意到,尽管灾民们疲惫不堪,但在张秉和的带领下,

大家都在有序地领取粮食,没有人争抢,没有人抱怨。

分发完粮食后,周仲恪找到一个机会,与张秉和交谈。

周仲恪直言不讳:“张大人,在下周仲恪,听闻秋澜县灾情严重,特来查看。”

张秉和一愣,随即明白,恭敬地行礼:“原来是周大人,下官失敬。秋澜县受灾严重,前几天道路被积水碎石冲垮,周大人是如何过来的?”

“我与兵部尚书孙大人一同前来,他目前正在疏通道路。”周仲恪与张秉和边走边说。

张秉和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意:“周大人与孙大人,能在这种时候亲临,真是百姓之福。”

“张大人,秋澜县的灾情究竟如何?”他的目光落在张秉和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

张秉和叹了口气,脸上的疲惫更甚:“周大人,往年秋澜县虽然也会有洪水,但这次以往不同,洪水来势汹汹。我立刻组织人手,尽力救灾。但还是损失惨重。”

周仲恪沉默了片刻,开口:“张大人,可以看下赈灾物资的分配账目吗?”

张秉和微微颔首:“周大人,请随我来。”

县衙的仓库尽管简陋,但物资堆放整齐,账目清晰,每一项物资的进出都有详细的记录。

张秉和解释道:“这些都是我们收到的赈灾物资,每一笔都有记录,我们严格按照朝廷的指示进行分配。”

周仲恪翻阅着账本,眉头紧锁:“物资记录的确详尽无遗,但数量似乎与朝廷下发的数目似乎有所出入,张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张秉和面露难色:“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我曾多次上报,但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随后张秉和领着周仲恪来到一处高地,指着远处的河道:“周大人请看,那边的河道在年初被改道,导致上游洪水直接冲向了秋澜县。”

“张大人知道河道为何改道吗?”周仲恪顺着张秉和的手指看去。

张秉和面对周仲恪的疑惑,张秉和叹了口气:“改道之时,我曾亲自询问过,工人们只是含糊其词,说是上面的意思。”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无力感。

周仲恪沉默了片刻:“张大人,我会将这里的情况如实上报。”

张秉和恭敬地行礼:“多谢周大人,秋澜县的百姓会感激您的。”

随后,两人继续讨论着灾情。

周仲恪心中明白,这场灾难背后隐藏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随着夜幕的降临,张秉和将周仲恪一行人安排在客栈里。

周仲恪躺在床上,身体疲惫至极,但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白天的场景

他感觉李知年有些不对劲,言语间似乎遮掩着什么,谄媚的笑容背后,让人感到十分不舒服。

而张秉和的言行举止,却透露出一种坦率,没有半分欺瞒的痕迹。

这一切矛盾和疑点,让周仲恪的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从床上坐起,披上外衣走到桌前,点燃了一根蜡烛。

周仲恪开始整理今天听闻的一切,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良久,他停下笔,目光落在墨迹未干的信上,思索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抬头望向窗外,夜色中,细雨无情地敲打着窗棂。

周仲恪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泛起一股淡淡的忧虑,此次的调查绝非易事。

他轻轻合上窗户,将不安隔绝在外。

一只鸽子抖了抖微湿的翅膀落在了桌子上。梳理着羽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