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陲之地,孙指挥官身姿挺拔,眼神坚毅,站在城墙之上,警觉地观察着远方山谷的异动。
他亲笔书写奏折,将所见情景与心中忧虑凝聚于墨迹,慎重地交给一位忠诚的边境信使。
信使肩负使命,踏上了归途。他穿越肆虐的风雪,冲破重重封锁,
历经数日艰苦跋涉,终于将奏折送达朝廷信使的手中。
奏折里,孙指挥官详细记载了大雪连日肆虐,不仅覆盖了山川和村落。
更令人揪心的是,屹逻部落趁机潜入城中,抢夺粮食物资,使得百姓的困境雪上加霜。
朝堂上,孙指挥官的奏折激起了波澜,大臣们议论纷纷,气氛紧张。
赵大臣怀疑地问:“往年守备军足以应对,今年为何需要朝廷派兵支援?”
三皇子不以为意:“启禀父皇,宁曌国力雄厚,边境之乱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
周御史急切反驳:“此事非同小可,边境安危事关重大,非李将军出马不可。”
老皇帝眉头紧锁,目光审视着群臣。
宁萧泽见状,沉着提议:“启禀父皇,儿臣认为,此事需慎重考虑。”
三皇子言语咄咄逼人:“可边境问题迫在眉睫,百姓现在苦不堪言。”
他话音刚落,朝堂上的议论声更加激烈,老皇帝神色愈发严峻。
“安静!”老皇帝断然宣布,“李将军,三日后领兵,务必守稳边境,击退外敌,不得有失。”
李将军领命:“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议论声渐渐平息,三皇子眼中掠过一抹不易察觉得意,转瞬即逝,被他那看似关切百姓的面具遮掩。
散朝后,周御史与几位大臣并肩走出大殿,脸上神色各异:“此番派李大将军远征,其中深意,令人费解啊。”
一位年迈老臣捻须沉吟:“李将军战功显赫,权势过人,难免招致非议。”
周御史话中有话:“李将军手握兵权,又常年驻守城里,这时间久了……”
他的话音未落,便被另一位大臣打断。
“李将军忠心耿耿,若此举伤了他,恐怕于国不利啊。”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眉头紧锁。
周御史若有所思:“或许,皇上意在平衡,又或是借此考验。”
三皇子缓步行至他们身边,故意咳嗽一声,打断议论:“父皇决策深远,岂能随意揣测?”
大臣们见是三皇子,连忙躬身行礼,神色带有几分惶恐。
周御史趋步向前,语气恭敬:“三殿下,我等只是心系边境安危,对陛下圣意绝不敢妄议,还望豫亲王宽恕。”
三皇子挥手示意无妨:“边境今年的风雪来得早,又赶上屹逻部落结盟,确实需要李将军这样的猛将。”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三皇子,议论声渐行渐远。而那些议论却飘进了宁萧泽的耳中。
宁萧泽站在高高的台阶上,远眺天际,心中情绪复杂。
父皇的决定宛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他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宁萧泽忧心的是清晗,她的安危如同一根细线,牵动他的心弦。
他的身影,在落日余晖中拉得老长,显得有些孤寂。
侍卫苍羽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太子殿下,心中若有疑惑,何不试着追寻答案,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宁萧泽转过身,看着苍羽揶揄道:“苍羽,你什么时候改行做算命先生了?”
苍羽神情自若,冷静地回答:“那太子殿下心中是否已经有答案?”
宁萧泽轻轻叹了口气,心中的忧虑如同乱麻。
他决定去见父皇,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我要去见一趟父皇。你先去宫门口等候。”
苍羽微微颔首:“遵命,太子殿下。”
宁萧泽步入书房,室内弥漫着淡淡的暗香。
烛火摇曳,在柔和的光线中,老皇帝正坐在案前,专注地批示着奏折。
“儿臣参见父皇。”宁萧泽恭敬的声音在安静的书房中响起。
老皇帝抬头,脸上带着慈祥的笑,似乎对宁萧泽的到来并不意外:“你来了,正巧,来陪朕下盘棋。”
宁萧泽点头应诺,坐在棋盘前,逐渐收敛心神。
黑白棋子交错,每一步棋都如同朝堂上的权谋对峙,需要深思熟虑。
一时间,屋内十分安静,只有棋子落在棋盘上的清脆声响。
然而,宁萧泽的心却难以完全沉浸。
他的脑海中清晗和李老将军的身影不断浮现,这些念头在他心中,扰乱了他的思绪。
“啪!”一颗棋子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