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的时间线拉到了第三日的旅行。
比较关注路透的粉丝,都知道这一天他们是分头行动。
时野拿着麦,咳了两声,没有直接介绍新曲的背景,反而向听众抛出了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是北漂到燕京来的?”
唰唰唰的,台下大半的人举起了手。
时野明了地点点头,又问道:“那你们对燕京都市的印象是什么?”
这场面太像讲座提问,一时之间有人被点名的记忆支配,闭口不言,有人直接大喊“答案”,相当活跃。
“节奏太快!活不下去一点!已经准备回家了——”
“房租!为什么!那么贵!!!”
“为什么预制菜那么多!还超难吃!!”
这些话几乎都是被喊出来的,可能本意是想让台上的人听清,但实际效果听起来相当的怨念深重。
这确实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以至于大家笑着笑着,突然感到一阵心酸。
时野静静地听着。
再拿起来麦时,他沉稳,又富有力量的声音,在这块草坪上传开:“我想大家本来都有想在燕京闯出一片天地的梦想,但没想到,这地方那么的让人又爱又恨。我知道,我们在那一天所看见的一隅,其实是你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所以接下来这组歌,希望能给你们带去力量,哪怕一点也好。”
这是基于四组不同的旅行创作的一套燕京都市四重奏。
他们以不同的切入点,去阐述自己的看见,自己的感想。
一重奏是关于燕京那令人崩溃的公共交通。
易尘雪当时在微信群里喊得有多崩溃,那么和蔡玲翎唱这首歌的时候,感情就有多充沛。
地铁到站的广播声作为开篇,一下子就将听众拉入了那拥挤不堪、令人窒息的地铁中。
明面上,整体的风格偏向于诙谐,但是急促的旋律和压低的和声,却将这层苦中作乐彻底揭开,将众人的疲惫与无奈深刻地暴露出来。
每一个强拍,都像是人群推挤碰撞发出的声响,每一个弱拍,都仿佛是向生活低头妥协的叹息。
最后,在换乘站间无尽的奔跑,那粗重却渐弱的喘息,不知是在宣告这样的追逐总算告一段落,还是在暗示这追逐将永不止息。
喘息停止,灯光一暗,乐声再度响起时,已经进入了二重奏。
紧凑的节拍和激昂的音调,将燕京的快节奏高强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的压力、业绩的追求、家人的期许,犹如一座座大山不断压下。
原本就拼命的人越发拼命,本来咸鱼的人也被迫卷得不断仰卧起坐。
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厂,每一个人都是一块零件,自机器开机启动的那一刻,就不能随意脱落停下。
可是机器怎么能没有润滑?
人又怎么可能不需要休息?
于是,三重奏的曲调变得温暖而舒缓起来。
它是假期睡到自然醒后,拉开窗帘洒进房间的那一束暖阳;是走在路上调皮地扬起发丝的那缕微风;是那只因着好奇落在指尖、翅膀轻颤的蝴蝶,是那随着风翩翩起舞的花花草草。
轻柔、宁静,为被生活裹挟翻腾的众人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好像在说,累了就休息一会,这是理所应当、不该被批判的事。
四重奏的时候,鹿鸣和时野以对唱的方式,展开了一场自我对话。
有人说,你要成为人中龙凤。
可你越长大越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地球不会围着自己转,甚至少了你,地球照样转。
“曾经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到头来才惊觉自己都很难改变。”
“可那又如何每一个平凡日夜,都有诸多小确幸等我们发现。”
有人说,你要成就一番宏图伟业。
可你越尝试越明白,有时候再怎么努力,所做的也只是最平凡的工作。
没有令人艳羡的天赋,没有超绝看透历史进程的眼光,跟着大流分一杯羹,已经足以暗自欣喜。
“梦想那么遥远现实那么焦灼,心火未消,风雨飘摇。”
“可微弱光耀也能照亮前行道,坚定不逃,希望不凋。”
两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失落时安慰,迷惘时指引,跌倒时扶起,前进时相随……
轻而易举地勾起了听众内心深处的那些声音。
其实,谁不曾怀揣梦想,只是最后被现实击垮,将那个幼稚、无知无畏的自己藏起来了罢了。
来自他人的嘲讽、打压,居然也成了自己刺向自己的利刃,一片片将那颗纯真炽热的灵魂凌迟,千刀万剐,支离破碎。
可是,最普通的梦想,也有它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