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华夏国宴打脸使臣 > 第16章 引众议、超绝偷感

第16章 引众议、超绝偷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去年春天东丽国使团来朝觐时,王巧娘刚刚晋升为一等膳婢,第一次正式参与国宴的制作。

她跟随的膳使姐姐,恰是负责制作各种果塔看菜的,王巧娘从旁协助,不敢马虎分毫。

所以她记得很清楚——那些看菜本该是什么样。

比如有一种红枣桂圆塔,高近两尺,粗到一人难以合抱。

红枣塔中间有一个芯子用来支撑己身,就像是插糖葫芦的麦秸耙儿,只是比麦秸耙儿精细多了,乃是红绫裹着松木屑做的。

王巧娘将干红枣用小竹签扎了,小心翼翼地一颗颗固定在芯子上,围了一圈又一圈,两圈红枣中间再填入一圈桂圆。

红枣个个香气扑鼻、色泽浓郁,细密的褶皱让它们看起来像是凝固的一团团小火焰;

桂圆颗颗是精选的饱满滚圆,一个小坑小裂都没有。

这红枣桂圆塔还只是最基础的款式。

另有核桃榛子等坚果塔、五颜六色的果脯塔,以及时兴鲜果和鲜花精心摆出的花果篮等等……

早在开宴前,看菜就要摆好,装点桌案;

之后,则会随着最后一轮开胃菜肴同时撤下,给主菜腾出地方来。

去撤菜时,王巧娘迫不可待,带着满心偏爱先奔向自己做的红枣桂圆塔。

结果,就看到上面有一个大窟窿。

像是被人狠狠一把抓走,大概十数个硕大的红枣桂圆消失不见,只露出里面丝光流转的红绫来。

“会不会是掉地上了?”

一年后的今日,余珠儿听着王巧娘的描述,歪着头提出这样的猜测。

“咋会掉呢?”

王巧娘却立时否定。

“一路从后厨端到宴厅都没掉一颗,摆桌上还能掉了?”

自家膳使姐姐教她垒这果塔时,特意告诫将两圈红枣离得近些,这样桂圆就嵌入得稳稳当当,被有弹力又有褶皱的红枣牢牢卡住。

按照这一法门,王巧娘做出的几个果塔都扎实又漂亮。

余珠儿挠挠头,“那就是吃了呗?”

还是不对。

王巧娘心想,那怎么连红枣核和桂圆皮都没有剩下?

国宴的食器餐具样样俱全,将饮食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在内。

所以每张桌案按照人数配了碧玉渣斗,供食客们丢弃食余,并且每一轮上菜都要更换。

王巧娘可以肯定,当时她换下的渣斗中,绝对没有红枣桂圆被吃掉的痕迹。

但它们就是不翼而飞了。

照理说,遇见这样的情况,第一反应肯定就是该桌的食客顺手抓一把,揣兜里揣走了。

这是最合理而自然的解释。

可是——

“不至于吧?!”

余珠儿大大咧咧地喊出疑惑,“堂堂一国使臣,难道还国宴上偷枣?”

是了,王巧娘苦笑。

她也是在这一点上,无论如何都想不通。

她想,寻常百姓去别人家吃饭,尚不好意思连吃带拿,更别说偷偷拿了。

这与市井小贼何异?

使臣又怎么会做出如此掉价的丑行呢?

小小的事情,大大的疑惑。

这一年间,每每想起那些消失的红枣桂圆,王巧娘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算了,不说了。”

她无所谓地一拍大腿。

“姐妹们权当我瞎说!人家使团的大人们怎么可能这么不要脸呢?”

……很有可能。

苏晓瓷却是微妙地抿抿嘴,又有点憋不住笑了。

她由记得现世国际性的体育盛事上,某国运动员不就是将自助餐区的西瓜整个搬走了吗?还被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控诉。

但王巧娘哪能如此了解东丽国呢?

她回想,自己当时制作了十个红枣桂圆塔,随机分布在现场四十多张桌案上。

因为看菜的种类实在太多,每桌不可能尽数摆上,所以是穿插着来。

最后十个果塔中,两个有了窟窿。

仅凭这点就说他国使臣偷窃,也确实牵强。

王巧娘:“应该就是个巧合吧!我这不去年才升一等,其实只参加过那一次招待东丽国的国宴。”

“……我参加了五次。”

洪二姐忽然没头没脑地发言。

众人只见她皱起脸,发呆似的凝视着虚空,欲言又止。

王巧娘一愣,若有所感。

“二姐,你不会也……?”

两人对上视线,洪二姐沉默着点点头。

接风宴和送行宴都算上,她确实参加过五次招待东丽国的国宴,前两次也是只能负责看菜。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看菜风险小、要求低,很适合给新人练手,因为它们到底是需不入食客之口的。

所以,将自己摆的八宝果盒再收拾回来时,洪二姐才尤其惊讶。

八个格子空了三个,分外显眼。

“我真的寻思着是被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