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取下头上的逍遥巾,解除了身上的【千变万化】神通法术。
铜镜中,方才倒映着一位身穿古朴道袍,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冠。
此时,映照出的是截然不同相貌的人,唇若涂朱,睛如点漆,裙裳宛若月华,金白色的花纹在烛火下流光溢彩,腰间青玉做的笛子和手上的金镯都非同凡俗。
若有不知情的人见着这一幕,怕是要惊吓得不行。
温晏心中默念口诀:“天地无极,乾坤借法。法由心生,生生不息。千变万化,急急如律令。”
只见刚刚管家送来的一条素净襦裙变成了一件道袍,温晏身上的汉服裙子变成了素净襦裙的样式。
她没有把身上这条裙子换下,是因为这件衣裳在穿越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异变。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还不沾染尘埃。
刚穿越时,温晏睡在树上,后来又是在羊头山开辟了一块园圃,过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耕作生活。
这套汉服裙裳论理应该早就成了破布,但是并没有破损,依然是华美无比。
正如温晏的穿越本身就没有常理可言。
身处陌生地方,温晏的这条裙子可以让她保命,带给温晏的安全感实在是太高了。在异世界,她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这条小命,才能再谈以后。
沐浴更衣过后,温晏躺在舒适柔软的床铺上,蹭了蹭枕头,时隔多月,她睡到了正常的床铺上,而不是树叶变成的障眼法。
很快,温晏陷入了梦乡。
次日清晨,温晏见到了这位老夫人,满头银发盘成了发髻,穿着一件沃青色的薄袄,袖口处用金线绣着寿字,下身穿着一条宝蓝色的马面裙。
温晏对着这样年长的老者行了道家的稽首之礼。
普通人的稽首礼是很郑重的跪拜礼,不仅要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要抵到地上。道士的稽首礼却不用跪拜,只用拱手作揖,比起普通的拱手礼更郑重一些罢了。
温晏不喜人跪拜,也不喜跪拜旁人。这样的礼节正合了她的意。
“道长,快快请坐。”王老夫人也对着温晏还了一礼,态度和蔼,看向温晏身后,主动询问道:“道长身边跟着一只狐狸,怎么不见它来?”
“怕冲撞了老人家。”
“怎会呢?只要真心相交,朋友是人还是狐狸,并不重要。”
看着王老夫人还给小狐狸专门准备了一个坐席,温晏几乎是瞠目结舌,好新潮好开明的老人家。
她回到自己屋子里,把正在睡懒觉的小狐狸抱过来一起用早点。
其他人的案几上是几样面点,小狐狸的案几上摆放的是新鲜果子。
老夫人兴致很高,还想要自己喂一个果子给小狐狸。
那双粗糙苍老的手抚摸着小狐狸的脑袋,小狐狸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果子,这个老妇人可真好,像它的太姥姥一样好。
温晏心中许多念头飘过,已经开始脑补这位老夫人是不是狐狸精变成的。看到王老夫人和自己孙女互动充满了祖孙间的亲昵,她才把这个想法抛之脑后。
不过,这位老夫人好像以前吃过很多苦。
温晏的目光停留在老夫人的手上,她注意到,这位老夫人似乎并非寻常不事劳作的官家夫人,手上竟然是许多劳作过的茧子。
老太太注意到了温晏的目光,她抚了一下自己这双粗糙的手,并不掩盖自己的穷苦出身。
“说来也不怕你们这些小辈笑话。我原先不过是在河边捕鱼的渔女,后来交上了好运,供出了我的一双儿女,让他们都能够去读书。三娘她爹考上了举人,她小姑也因为才学出众,被选去当了宫中女史,子女出息,才有了如今这份家业。我这个老太太也沾了光,得以安度晚年。”
一旁安静用膳的三娘子适时地接过话来:“我听我爹说过,年轻时候祖母您可是捕鱼的一等一好手,每次划船出去,总能收获一船的鱼。后来还能收到许多珍珠贝壳,哪里是您沾了我爹的光,分明是我爹沾了您的光。”
和蔼可亲的老太太笑眯眯地说道:“所以,我一直告诫你们,要处处与人为善。凡是他人有难,能帮的就帮一下。”
用完饭后,王老夫人叮嘱孙女,说道:“你陪道长去布庄一趟,选几件道袍吧。”
“祖母放心。”
看着二人出门,王老夫人也站起了身。
身旁的管家问道:“老太太,昨儿晚上又是上弦月,您今日可还要往河边?”
王珍点点头,站起身,拄着拐杖:“明蕊,给我准备出门的衣裳吧。”
一切准备妥当以后,王老夫人坐上了马车,一旁的管家也陪同着坐进了马车里。
“该走了,还是去老地方。”
车夫听了也不多问,显然已经是去过许多次了。他驾着马车,一行人离开了县城,还一直往东走,到了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