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两个人,其实也有类似的地方啊。
甚至感觉……像是看到了很久以前的自己。
那个时候的她也很像这样。
这让时暖夏更加多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很希望帮助到他。
却不是因为他是自己的联姻对象,或者是因为他们曾经的友谊。
她感觉自己看到了同类。
-
虽然他们后面没有再对喻左傅哥哥的具体病情过多交流,但时暖夏还是可以从中简单地提取到一些关键词。
之后喻左傅偶尔说起的,也就是他们兄弟两人小时候的互动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时暖夏知道旁边这个男人也有蹲在哥哥房间外面试图找哥哥聊天的小孩时期,倒是有些好玩,忍不住笑了出来。
旁边过来会诊的一个医生走上前,去找李庄玉老师的时候路过看见时暖夏,乐呵了一声:“哟,遇到啥好事儿呢,突然笑嘻嘻的。”
时暖夏反应过来,摇摇头,医生也是随口过来唠嗑一句,医院里的工作人员也是人,随时需要自我调节的时间,没有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自然也会像普通上班族一样偶尔聊聊天。
见两个人已经开始在研究检验报告,时暖夏凑上前去听了一下,李庄玉扫了一眼隔壁的学生,没有阻止,也顺便小考了两题,时暖夏被问得差点头皮发麻。
等李庄玉紧绷的脸色逐渐缓和了下来,她也松了一口气,得到老师的批准后赶紧带着东泰明出去查房,两人想起刚刚老师的面色,对视了一眼,互相叹了口气。
“对了,东泰明,有个病历想找你商量一下。”
时暖夏将最后一名病人的情况查看完毕,准备回办公室之前想起自己提炼出来的关键词,忍不住还是找人问问。
“就是有没有听说过从小到大要经常去无菌病房住院、平时在家也要尽量减少接触细菌病毒这样护理级别的……”
东泰明一听就感觉哪里不对,第一反应:“是什么器官移植后的护理吗?”
时暖夏也是一开始想到移植相关的,但是仔细想想又摇头:“好像是从小身体就不好,应该不是移植,可能是天生、或者儿童时期频发?”
“地贫?”东泰明也想了想,“感觉也不是很像啊,地中海贫血症到后面应该没有那么严格才对……”
两人回办公室的时候正好都在想东西,一个人低头用手撑着下巴,更高的男人则抬头看着天花板双眉紧蹙。
李庄玉放下养生杯抬头一看,差点被自己两个徒弟逗笑,板着脸甚至还有点嫌弃:“你们俩干嘛?”
时暖夏蹭蹭上前去找自己老师求助。
“老师,从小开始生病,要输免疫球蛋白,经常要去无菌病房住院而且在家里也需要尽量减少细菌病毒的那种病,您见过吗?”
李庄玉刚听就皱眉:“范围也太大了,你们这是在玩什么谜语?”
“我们还在猜地中海贫血或者器官移植之后的护理,但是又感觉不对……”时暖夏挠挠头发,“或者还有什么免疫科,甚至血液科那边的病吗?”
这个时候的观察室相对稳定,病人也没有什么突发状况,只有背后的仪器声不时响起。
李庄玉也难得开始搜索。
“如果是白血病系,就算做了自体或者异体移植,预后很好的病人也不需要长到这么大还要这么谨慎;如果是预后不好,那可能都撑不到这么久。”
“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病看看呢?”
时暖夏恍然大悟,她和东泰明两人从简单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到后面的一些免疫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等开始思考。
李庄玉自然也不会阻止徒弟这样的讨论,反正也能作为知识点的复习。
时暖夏最后想了想:“或者还可以从XLA和CVID——”
等等,CVID?
普通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
发病时期——幼儿期好像可以,学龄期发病的好像也可以。
临床表现需要躲开细菌和病毒感染——因为CVID的病人主要的致死原因里就有严重细菌性或者病毒性感染。
和喻左傅之前说过的那个事情似乎对上了。
还有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表现——叶阿姨在哥哥的吃食上过分的紧张似乎也能验证一部分。
要去无菌病房住院——接手治疗。
CVID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标准每月剂量有400mg/kg。
确实是要住院,这么大的剂量总不能是让家庭医生过来打,最好是住院扎滞留针比较方便,而且无菌病房也更好隔离。
原本还有XLA的选项,但是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病人,预后效果可能比CVID的更糟,且对于喻家这样的家世来说,在早期察觉开始全面接受合理治疗,预后效果会比XLA好。
对喻家来说,支撑哥哥治疗的金额绝对是足够的。
时暖夏喉咙感觉有一道微弱的火焰在烧灼。
她似乎,可能找到了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