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出门,才要上马车,后头周氏就在喊她们,“大嫂子,大侄女,等一下我。”
长生挑帘子从车上下来,迎上前揖礼,问周氏,“二婶婶怎么来了?”
周氏笑着大喘气,“我听说大嫂子要出门,想着刚来长安城到处都不熟的。”
长生立时明白了,这周氏是想跟着她们出门儿转转。可能是大娘子性子僻静不愿意出门,所以还没带周氏到处看看,亲戚到府上来小住,本应该带出门逛逛的,可今儿不成。
“二婶婶,说起来今儿不是去逛街的,我有个手帕之交定了亲事,昨儿约好了去给她添置,也用不多少时候就回来了,就是大娘子平日也不怎么过去走动的,二婶婶就更不认得了。”她扶着周氏往院里走,“二婶婶且先回院儿等着罢,也别为这事生闲气,实在是我那手帕交的母亲身子不好,性子孤冷,不大喜欢招待人。”
周氏心中警钟大响,暗忖秦氏和长生这是打心眼里瞧不起她这门亲戚,都不愿意带着她走动。心里不痛快,脸皮上还得笑,“瞧大侄女你说的什么话,我生什么气?既然是人家主母不喜欢招待生人,我就不去凑那热闹了。这长安城的门户就是不一样,要搁俺们村子里谁家有姑娘定亲事,还要摆流水宴的,叫花子上门也得笑脸相迎,这倒还怕生人沾喜气。”
句句话都透着阴阳怪气,长生也不是听不出来,不过没办法,她和秦氏去凝翠园指定是不能带着周氏的,只赔笑答应着,也没说什么,将周氏送回府中,重又钻进马车里。
秦氏笑融融的喊她,“长生。”
她从来没见过大娘子这副慈爱模样,不确定的问秦氏,“大娘子,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
秦氏笑,“我在你的嫁妆单里添了个庄子,在城外青梅岭,有十亩果园,还有池塘和田地,是我前几年买下来的,现下归你了。”
长生啊道:“大娘子,你以后指定要给我添弟妹的,还是自个儿留着吧。”
“不用,生不生全凭天意罢,我没别的盼望,就盼着你能好好的。再说,宫里头不比外边儿,你嫁到宫里去,虽说是没有正头的婆婆,用不上担心婆媳矛盾,可先帝有个向来宠爱的董妃,还在宫里头住着。和你到八竿子打不着的,不过总归她担着太妃的名头,还是得你每日去请安,过日子免不得会有牙齿咬到舌头的时候,常碰面总有不合心意的地方,该忍让的地方要忍让,只是也别挨了欺负。”
秦氏是性子冷僻不爱到处走动,可宫里头的事儿,近来她为了长生也多番打听过,能问的都问了,能替长生盘算着的,也都盘算过,现在一股脑全和长生说出来,是盼着进宫后长生别叫人挑出错。
长生只答应,说自己有分寸,叫她不用操心。
马车在智圣巷黑瓦白墙的宅子门口停下来,门上的匾额金晃晃写着凝翠园三个篆字。
春枝挑开马车帘子,笑说,“大娘子,姑娘,咱们到了。”
由春枝扶着下来,长生和秦氏一并进了园子,到东院里来。
这桩宅子本是徐崇廉早年置办的,虽然平日里不住人,却也定期叫家里的小厮来清扫整理,园子收拾的很干净利落。东院还单独辟出来竹园和梅园,竹子葱茏梅花已初绽骨朵儿,显得整个院子十分雅致。
长生刚回府那阵子,徐崇廉就和秦氏商议过,凝翠园以后留给长生添做嫁妆的。
一行人到内堂来就见天井(1)摆着一张八仙桌子,桌上放着罗书册,王思菡坐于绣墩上,人埋在整罗书册中正翻看着。
长生走到跟前,从桌子上拾起一本书册翻看,欣喜道:“你这是在学珠算和记账?”
王思莟听见长生的声音,恍然回神,忙站起来给长生见礼,“思莟见过表姐。”
长生搁下手里的账簿样本,忙道,“快起来,不用这样客气,快看,大娘子也来瞧你了。”
王思莟看到秦氏,不由得眼眶又泛起红,平时徐王两家并不经常走动,秦氏这个姨母和她见过的面一双手能数过来,亲近之感不深,这无处安身境况下反倒让王思菡生出亲昵,蹲身唤声姨母。
秦氏瞧着这孩子黑瘦黑瘦的,比长生刚回府那阵子还瘦,又觉得王思莟和自己一般,自幼也没得父母丁点的疼爱,不由一阵心疼,边答应着边拉王思莟进屋。